从大约十天前又开始进行建站业务的“地推”。之所以把地推两个字加上引号,是因为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地推,我的地推的面向群体相对更为挑剔,不具有普遍性。
建站,本身就不具有普遍性的需求。
不能随便逮着个人就向人推销建站业务。
想起来,上次进行地推已经是好几年之前的事了。
好几年之前的地推再往前推,又是好几年之前的事了。
说起来滑稽,作为十多年前硬是凭一己之力发展起来的服务业务,在小有成绩后,我居然放任自己以各种自以为是的理由为借口,不再投身于业务推广与技术的精进了。
小富即安,胸无大志,这是我对自己的概括性评价。
在之前写的博客里,我曾经提到过我想当初的“艰苦创业史”。一辆豪爵125摩托车曾经驮着我几乎跑遍了我们小县城的大大小小的企事业单位。
那时候真的是事业感满满,早出晚归,辛辛苦苦,忙忙碌碌。
不瞒您说,想当初我的目标是年赚百万。
尤其是接个稍微大点的单,比如万来块钱的单的时候,感觉目标还真的是触手可及。
做一百单就是了。
都是十多年之前的事,现在回想起来,总有一种曾经沧桑的感觉,总觉得自己已经不再年轻了。
心态老了。
年轻真好。
勇往直前,无畏无惧。
当时我都到我们的县政府跑过好多次,去跑业务。
直到好几年之后我才醒悟,哪有那么简单,是个人过去跑几次就能谈成业务。
蛋糕,早就被别人瓜分,甚至是独吞了。
后来,积累了一定的客户量,有了点小成绩,以及看了一些一夜暴富的快餐文之后,我越来越松懈,直至最后彻底放弃了地推式的业务推广方式了。
感觉自己也是有点小成绩的人了,再那么强装笑脸的去跟一些小老板打交道,就有点掉价了。
于是,慢慢地我就成了家里蹲式的坐等业务发展模式了。
惰性一旦被引发,就很容易让人沉沦。
勤快人习惯了懒惰的美味,更容易无法自拔。
哦,对了,期间我也尝试了一些比较轻省的业务发展方式。比如,在本地的DM广告上打广告,那种一年千把块钱的小豆腐块广告。
别说,有了我前期的地推业务累积,再加上DM广告,头几年小日子也说得过去,业务也算基本没断茬。
可后来,微信来了,公众号兴起了,网站失宠了,DM广告也慢慢地消失了,我也坐吃山空了。
一开始我还存在幻想,觉得困难只是暂时的,风雨之后必有彩虹。可谁晓得,风雨之后不但没有见到彩虹,反而还起了沙尘暴——短视频来了,连微信都日渐式微了。
NND,这组合拳打的,既快又狠呀。
直接把我芭比Q了。
我也尝试过反击,搞微信开发,搞短视频创作,可都比别人慢了几拍,以至于费了好大劲也没泛起多大的浪花,最后都不了了之了。
一气之下,我决定改行。
一切归零,换新赛道。
果然,老话说的没错,改行穷三年。
近三年,平均每年改行一次。
还没等穷到头,就又改行了。
主要咱也是自己搞过事业,当过老板的人,曾经沧海难为水,总觉得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总觉得自己辛辛苦苦只是在给别人做嫁衣裳。
于是乎,我又重新审视了自己的老本行。
我自问,难道,搞网络技术,建站、做小程序、做小软件、APP等等这些就真的没有市场需求了吗?
答案是否定的。
虽然当下是短视频平台的天下,可除了短视频、直播,搜索引擎、微信仍然拥有巨大的市场需求,远未到山穷水尽的地步。
既然如此,那我为啥还要守着金山要饭吃?
于是乎,我就重新收拾旧河山,王者归来了。
哈哈,反正自己的地盘上,我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我的地盘我做主。
地推十来天的时间,虽然眼下还没见很大的起色,可正如我当初坚信的那样,只要我怀着事业感做事,就一定能把事做成。
前天看了一个短视频,里边有一个成功人士,忘了是谁了,说,做自己不喜欢的事很容易失败。这也反过来证明了很久之前那个古老的成功法则,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更容易成功。
妈了个蛋的,真让前些年那些毒鸡汤给害了,一个劲的鼓吹什么冲出舒适区人生更精彩。
真他妈操蛋,在舒适区呆的好好的,干嘛冲出去给自己找不痛快,有病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