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感悟随笔 > 正文
少栽树
2014年07月02日 感悟随笔 ⁄ 共 1656字 暂无评论 ⁄ 被围观 2,975+

前段时间我姨夫把我表弟的两个孩子从南方那边带回家来了——度夏,两个孩子都是男孩,双胞胎。

记得上次我表弟两口子带孩子回来的时候,我表弟有个跟他一样有两个儿子的同学在饭桌上就跟我我们说:不管咱混得怎么样,咱有两个儿子....,言语之间充满了自豪感。

问我羡慕不?答案是肯定的。

今年国家开始逐步实行“单独二胎”计划生育政策,我觉得这对很多人来说都是一个福音。

其实,多要个孩子并非只是可以作为在朋友面前炫耀的资本,更是有着很多的实际意义的。

俺是农村人,就拿我们村来说,我观察了一下:我们村出来的目前级别最高的公务员,也就是我们俗话所说的“当官的”是弟兄四个;我们村财富排名前“三甲”当中,一个是弟兄四个、两个是弟兄三个;目前我们村的书记和前任书记都是弟兄四个....

发现一个规律:弟兄多的成就大....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我觉得原因在于这些兄弟多的人,从小就习惯于在一个小团体中生活,竞争性的家庭环境,让他们更加懂得如何与人相处。

什么叫做能力?与人相处的能力就是一个人的能力。即使你再有本事,别人不认可你,你就狗屁不是....

反过来看看现在的独生子女,从小就处在一个完全没有竞争的家庭环境当中,多子女家庭的孩子需要努力争取的东西,对独生子女来说可能根本不需要竞争就可以轻易获得。

上学之后接触的又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同样的娇生惯养,造成了孩子缺乏了竞争意识,不懂得珍惜,以自我为中心等等一系列的成长问题。

这并不是说独生子女就不能很好的成长,只不过与多子女家庭走出来的孩子相比较,他们的家庭环境过于优越,淡漠了他们的竞争意识。

上面说的是从孩子未来的成长来看,那么从做父母的角度来看呢?

我觉得对多子女家庭的父母来说,他们的晚年更有保障,很显然,独生子女需要独自承担的父母的赡养责任,多子女家庭则由好几个兄弟姐妹共同承担。

当然,多子女家庭的父母享受更有保障的晚年的前提是,需要比独生子女的家庭的父母付出加倍的抚养、教育的心血。

农村有句俗话:年幼受贫不是贫,老来受贫贫煞人,我觉得与年老的时候收获的加倍的亲情和回报比较来看,年轻的时候所付出的加倍的心血还是值得的。

农村还有一句话说:好儿不用多,一个赶十个,即使有很多个子女,也有可能老来无依,我们村也出现过这种情况。

但是反过来考虑,如果几个子女都没有保障,那么一个孩子就更没有保障了。

在我们村,姓于的是主姓,于姓家族又分成大公、二公、三公、五公四个分支。

这四个分支是四个亲兄弟繁衍出来的后代,大公就是兄弟当中最长者的后代,我们家属于三公,也就是兄弟排行第三的后代。

在我们村恶语相向甚至拳脚相加的两个于姓家族的人,上推多少辈其实是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的两兄弟。

看《动物世界》我们就能明白,自然发展的规律就是这样,为了利益关系、为了争口吃的,动物可以拼个你死我活,从而不断的优胜劣汰。

人类属于高级动物,比普通动物有智慧,但是作为动物的基本属性并没有改变,只不过人比普通动物的竞争隐蔽罢了。

有一个挪威渔民捕沙丁鱼的故事,沙丁鱼有个习性,喜欢密集群息,被捕捞上来之后常常因为挨得太紧而容易窒息休克而死。

所以,挪威渔民出海捕沙丁鱼,每次都要在鱼槽里放一条大鲇鱼。鲇鱼进入鱼槽后,由于环境陌生而四处游动,到处挑起摩擦。

而习惯群息的沙丁鱼受到冲击,也会变得紧张起来,四处游动。这样就大大提高了捕捞上来的沙丁鱼的成活率。

其实人类如同沙丁鱼一样,只有在周围环境存在竞争的时候才能更好地焕发活力,从而更好的生存下去。

多子女的家庭环境由于资源的有限性,可以自然地激发出孩子们之间的竞争本性来,是符合动物生存发展所需要的环境要求的。

没有一个人可以长生不老,无论你生前是多么的显赫富有,或者多么的穷困潦倒都会最终从这个世界上彻底的消失,而我们的后代会不断地繁衍,每一个孩子将来都会繁衍成为一个家族,延续我们的血脉。

所以,孩子是无价之宝。

过去说,要想富,少生孩子多栽树,今天我要发出不同的声音:

别嫌穷,多生孩子少栽树。

多生孩子大家都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为什么少栽树呢?

不是因为我不懂得保护环境,是因为树不值钱了!

【上篇】
【下篇】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