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日行十公里第九天到第十五天的QQ空间说说文字无删减记录,感兴趣的朋友,也可以加我QQ,每天第一时间查看我的日行十公里说说记录, 我的QQ号是:2426477681,或微信搜索我的手机号:13082792826关注我的微信,也可以扫描右方二维码添加我的微信。
快走十公里第九天:昨天,听到一个笑话,很有意思,大体意思是这样的,说有对夫妻,他们想有套别墅,早出晚归的挣钱,几年后,有了别墅,有了别墅他们又想有车,又早出晚归,发现别墅没人打扫,就请了个保姆,之后继续为了目标,早出晚归,突然有一天 他们走出别墅(想起来买了别墅之后还没好好看看别墅),他们转过身看看别墅,发现保姆正坐在阳台上抱着宠物狗晒太阳....。自己发的说说,经常会反复的读,对自己表达的观点,有时无比认同,而有时会表示怀疑,觉得自己很分裂,比如,昨天发的说说,通篇都在强调钱的重要性,而今天再看的时候,就觉得自己太俗,充满了铜臭。就算你有再多的钱,临走,回顾这一辈子的时候,如果只是赚了一个十万,又赚了一个十万,一个个十万不断累加的过程,似乎也没什么意义。一有时间,我就喜欢跟自己对话,或许这也是我这段时间突然热衷于发说说的原因所在吧,今天快走十公里的路上,我就在思考这个问题: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发现,人的确是很复杂的动物,有时候连自己都不能完全了解自己,一方面我很鄙视那些一夜爆红的流星,比如大衣哥、草帽姐....,总觉得你们不过是突然走了狗屎运而已,而另一方面内心当中又充满了羡慕,真正大衣哥来我们县里演出的时候,我照样屁颠屁颠的找他们合影,要签名。我们总是习惯于为自己的各种行为找到某种意义,其实不过是虚荣心作怪,我为什么喜欢发说说,因为别人晒豪宅,我住的是最普通的三居室,别人晒豪车,我开的是最不起眼的大面包,别人晒颜值,而我,此颜差矣,那我也就找点不一样的东西晒一晒吧?突然发现,日行十公里好像很少有人做到,如果再配上穷拽文、甩墨水呢?就绝无仅有了,于是乎,乐此不疲,不亦乐乎....。我还有个更大的计划,就是出本书,名字都起好了《一个日行十公里者的内心独白》,我计划用两年的时间觉察自己,记录下来,然后集结成书。到时候我晒得就是我的书了,那些晒豪车、豪宅的再跟我相比,就显得太low了,那才叫酷。这段时间,不断地跟自己死磕,总结出来一点,人在不得志的时候总是很内涵,喜欢讲心灵、思想、境界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而一旦得意了,就会不断的追求外在的东西,比如车、房、美眉,而只有过了追求外在的这个阶段之后,再回过头来发掘自己的内心的时候才会得到平静。伟大的老子的每一句话都充满了智慧,无名天地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我们一直在不停的追求有,而是否可以回归于无的状态,才最能考验一个人的智慧。有空的时候,除了跟自己对话,我喜欢看书,看书的原则是只看经典,因为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都是经过很多人读过之后,被公认为具有价值的书,我们没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博览群书,但我们可以通过反复的阅读经典来反观自己,如同照镜子,看清自己。每一部经典我们都不可能一次读懂全部。连我的一篇说说都需要将近一个钟头的时间去编写,况且每一部经典都是作者反复锤炼的结果。今天把开头精简了,原来的日行十公里快走计划觉得太长,男人有时候也需要短点....,就先穷拽到这里吧,今天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出本书,走着,写着,并快乐着....
日行十公里第十天:昨天我在说说里说了我想出本书,马上就有朋友嘲笑我,你要出书,对我来说有一个好处,上厕所可以省下一部分钱了....。在我们印象中,出书是一件很遥远的事,太高大上了,出书应该是作家的专利,对普通人来说,想想就好了。出书真的有那么难吗?据我研究,其实并不像我们想得那么遥远,现在的印刷业并不繁荣,一本书出版之后,能有5000本的销量就可以成为畅销书了,也就是说,定价20块的书籍,只要有十万块钱的毛收入,出版社就乐意干,从这个角度来看,出书仿佛并不难。做最坏的打算,即使一本都卖不出去,你只要自己包销5000本,出版社同样乐意帮你出。那么,出书的意义何在呢?就是给自己贴个标签——专家,在某个领域你就是权威,权威意味着什么?在这个领域内,你的高度别人无法企及,所以,涉足这个领域的人,很容易被你指引,由此就可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如果5000本书你自己全部包销了,免费送给你周围的朋友,还免费获得了5000个读者,况且免费拿了你的书,这五千个人怎么也得免费帮你宣传一下吧?哪怕每个人只给你带来一个读者,你的读者群也可以增加到10000个人, 而且这一万个人会持续的关注你,因为在他们眼里,你是出过书的人,有势差,很容易被你的标签所征服。一万个人是什么概念,相当于我们县电视台的观众的数量,要知道,我们县电视台的广告,可是老贵贵、老贵贵的;再差再差,你这5000本书,免费送都没人要,给村里父老乡亲当厕纸用可以吧,就当是支持新农村建设了,真要是那样,也照样可以起到轰动效应:某某人,一直想出书,结果出了书没人要,免费给村里父老当厕纸用了....,一曝光,就会有人关注,关注之后发现,哎,别说,这小子虽然净是些歪理邪说,不过还都能够自圆其说的,看看以后还有啥花样吧,于是持续关注。在这个眼球经济的时代,关注带来的就是白花花的银子。怕就怕村民生活水平提高了,给他们免费当厕纸用,还嫌硬。有没有这种可能?还真难说,昨天我媳妇村里就统一改造厕所了,政府出钱,免费给村民家里安装马桶和乘粪便的大桶,照这个发展形势来看,免费给村民当厕纸,还真得想想办法,不成,免费送书,外带送厕纸吧....。其实,这跟村里改造厕所是一个套路, 你以为只是为了改善农民生活环境?那都是表象,实际上呢?粪便装满了大桶得处理吧?嫌脏?有配套的解决方法,可以花30块钱,找人抽....。细想了想,策划这个方案的家伙,简直就是个天才,本来以为跟我们生存息息相关的吃喝拉撒当中,只有前半部分“吃、喝”可以用来创造经济效益,比如开饭店,开宾馆,没想到,现在连后半部分“拉撒”都可以被用来赚钱,不得不感叹,生活当中处处留心皆学问呀。写到这里,停下来,一看,又是洋洋洒洒的一大片了,怎么越写越多,能不能简短点?再回过头去看看之前九天发的说说,发现从头到尾其实都是讲的同一个意思,只不过是用不同的证据证明了同一个论点,发现自己写东西的一个缺点:太武断,老是用自己的眼光看问题,喜欢把偶然当作必然,仿佛捉尾巴的小猫,不停的捉,其实还是在原地打转转。由此也明白了,一本书、一部电影给不同的人看,为什么会有完全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结论,因为我们很难跳出自己思维的局限性。想起了前几年,有一位自称国学大师的讲师,居然成天拿电视剧《亮剑》作为案例来分析人性,多么可笑....,电视剧不过是编剧编出来的东西,连他自己都没想过去阐释人性,他居然能解看出那么复杂的东西;同时想起了,上中学的时候,学习鲁迅先生的《论雷峰塔的倒掉》一文时,语文老师对课文最后一句话“活该”两个字的阐释:活该,两个字,言简意赅,表达了作者......,两个字愣是给延伸出一篇短文来。说这些,并不是嘲笑我们尊敬的语文老师,只是想提出一点疑问:有些时候,我们对很多东西,是不是存在过度解读的情况?《三国演义》里张飞“当阳桥上一声吼,喝断了桥梁水倒流”你以为是真的?其实他不过是个木偶,罗贯中想怎么摆弄怎么摆弄。有些书籍里边的东西,你让作者本人解释,可能都没有我们理解的那么深入,而我们的过度解读,只不过是表达了自己的思想,具有片面性。有时候,我们甚至自己都无法完全了解自己,怎么可能完全了解别人的想法呢,比如,我现在表达的这些观点,过几年再来看的时候,可能就会觉得很好笑。这段时间,我带着大儿子在中学附近生活,媳妇跟小儿子在新房子那边,有了大段不受干扰的时间,想明白了很多事,比如,发现即使是最亲的人也不能成天腻在一起,因为即使是再干净的东西,在显微镜下观察也会发现细菌,再好的人,天天粘在一起,最终也只会剩下缺点。人跟人之间必须保持距离,如同刺猬,可以凑近了取暖,但切不可太近,否则只会伤害到彼此。最亲近的人之间同样应该保持独立性,给予空间,否则,就如同整天赤裸相对,缺乏想象空间,最终的结果,必然是双方都对彼此失去了兴趣(性趣)。我在想,如果人类都习惯了赤裸的话,就不会在有toupai,大海边人山肉海,为什么到大海边去toupai的远低于公交车,因为大家都一样,也就没什么兴趣了。不得不承认,冬天看到穿超短裙的美眉,比夏天看到更令人鸡动。什么叫性感?若隐若现,似露非露,朦胧感,有想象的空间,才让人产生冲动,如同piaochang,最有欲望的时候是等待的时候,真正实战的时候也就那样了,一般黑的,不只是乌鸦,还包括....。熟悉的地方没风景也是这个意思,当你真正实地游览美景的时候,就会发现想象与现实有多大的落差。说说发的多了,就发现了腾讯说说的缺陷,太过于敏感,随便发点带色彩的东东,就无法通过,不得不用拼音来代替,不细看,还让人以为我在卖弄英语呢。不过工作关系,成天面对电脑写代码,对英语确实不陌生。想想那些知名作家面对电脑的时候,都是写汉字,而我,每天都在写字母,突然感觉好fashion,好有国际范,oh baby,我都要为你的才华所倾倒了.....。快走十公里,今天就到这里。
日行十公里第11天:我的说说最忠实的读者就是我自己,一有空闲就会翻看一下,有时候会嘴角上扬,微微一笑, 有时候也会发现其中的种种不足,总起来看,自己的思想还处于摇摆期,没有形成稳定的体系,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觉得,与自己的经历有关。我是三年前从农村搬到县城的,当初是为了工作的需要搬过来的,属于标准的农村包围城市的结果。我们县,应该说还是农村,与真正的城市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是,在农村呆习惯了之后,突然搬到县城,思想上还是有许多微妙的变化的。我们家,上推三代,都是本本分分的农民,来到县城之后,没有人可以给我指引,仿佛摸着石头过河,只能靠自己。一方面,这里比农村有更多的诱惑,让我有了更多的欲望,另一方面,起点决定了,生活当中总会有着这样那样的不如意,会不断的出现焦虑,思想被诸多的不确定性所影响,所以造成了价值观不断被挑战、思想不断波动,甚至有时候充满了矛盾。平常还不会察觉,而当我每天不断地跟自己死磕,不断掏空自己的时候,就可以很清晰的暴露这一点。现在信佛的人好像越来越多了,有时候我就在思考,为什么佛教比我国的玄学道教有更多的信徒?因为佛教是有着严密的逻辑性的,佛教讲因缘与轮回,万物诞生于因缘,人的痛苦来源于欲望,而所有的欲望的产生来源于“我执”,所谓的“我执”就是太过于执着某些东西,这些被世人所执着的东西其实来源于“空”,也就是佛教所说的“四大皆空”的空,所以归根结底,我们是在苦苦追寻一些本来“空”的东西,并且万事万物都无法逃脱轮回,也就是说你今天得到的,只不过是轮回到你这里而已,其实他并不真正为你所有,终究他还是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所以所有的“我执”的行为都可以看做是一种徒劳,应该放弃而回归“无我”的状态。“无我”可以看做是佛教的教义,那为什么在现代这个消费主义,高喊着做自己的年代,会出现越来越多的佛教徒呢?这是一个比较有意思的问题。再来说一下我们的道教玄学,道教认为真正的真理不能用语言来表达,道可道非常道,意思就是我们所说的真理根本就不是真理,真理根本没法说出来,而且不只是老子,包括周易、庄子都让人产生一种什么都包括了,而又什么都没说的感觉,一句话概括就是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这就给追随者造成了一个天然的分歧,一万个人可以有一万个解释,而且貌似每个人说的都有道理,所以就不易于形成庞大的信徒群体。我媳妇有时候就不理解,我为什么喜欢研究这些东西,有什么用?我们村里有个老顽童,没读过书,一直没娶媳妇,活到现在七十多岁,都很少出我们镇,可人家照样每天都乐呵呵的。像我们,不停地拼搏,又不断的否定自我,意义何在?其实,我之所以喜欢研究这些,就是为了活的更明白,可是或许真如那句话所说,站在北极点上,你是找不到北的,直到最后,可能也整不明白,反而让自己更加的迷茫,可是至少,可以整明白一点: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当我们不断的追求很多东西的时候,其实都是在跟自己作斗争。还是毛爷爷那句话经典: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其乐无穷....,每天快走十公里,每天静心思考一个半小时,一个人的战斗进行中....
日行十公里第12天:今天,我媳妇要到临沂去,参加他们公司的四周年庆祝活动,早上六点就得出发,还不让带孩子,送下媳妇后,只好把孩子送回老家去了。快走的时间也不得不进行调整,本来打算送下孩子后回来再走的,可回来的路上就开始下雨了 ,没办法,只能先发说说,等雨停了再出去快走吧。今天送媳妇的时候,遇到跟媳妇代理同一个公司产品的朋友们,清一色的白色大众小轿车,瞬间觉得自己的大面包有多low,咱一个大老爷们,还赶不上一群老娘们了?因为喜欢写点东西的缘故,可以无所顾忌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每次写东西的时候,总是有种世界尽在掌握的感觉,可现实的情况就摆在眼前,无论你在文章里再怎么穷酸,事实上,与现实中的一群中年女性相比,我依然存在差距。或许真如那句话所说,站在山上看山下的人是渺小的,虽然,山下的人看山上同样也不大,区别在于,山上的人是俯瞰,而山下的人是仰视。昨天的说说里提到了佛教徒现在越来越多,今天可以得到答案了,还是一贯的观点,现实当中遇到挫折了,为了逃避,就找寻借口,而佛教“无我”的教义,正好可以给自己提供一个逃避的出口,反正一切皆空,还苦苦的追求那些外在的东西干什么?有病,不用治了;功名,不用求了;美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事实上,就是缺钱....。当然,也不可一概而论,其中也有真正的佛教徒,比如我的偶像,王菲。我认为,真正的修行不应该在深山老林,而应该在风尘,为什么?因为,没经历过物欲横流、声色犬马,你就不能确定自己是否真的足够淡定。为什么我说王菲是真正的佛教徒?因为她确实经历过俗世的繁华,可以说,她是中国娱乐圈里真正触碰过顶棚的,为数极少的女艺人,名利、声色都已经经历过,他信佛,可以说真的是看破红尘。而对于普通人来说,口里虽然念叨着阿弥陀佛,可真正面对诱惑的时候,抵抗力是远没有想象当中那么强的,不信你可以试试,随便拉出一个普通的佛教徒来,让他在一百万现金跟信仰之间做选择,他会怎么选。今天回老家送孩子的时候,正好碰上我爹在家门外种大蒜,我帮着刨了一会儿地,搞得满头大汗,回到家一看镜子里的自己,一双小布鞋,毛巾搭在肩膀上,衬衣都让汗水给湿透了,灰了吧唧的,除了戴了副眼镜不太协调外,一个标准的农民形象,而现在我坐在电脑前,高谈阔论,谈信仰、聊人性,又仿佛变成了另一个人,一会儿再面对客户,神侃网络、海吹技术,有俨然变成了IT专家....。有一次,我跟我儿子到他老师所经营的店里消费,出来之后,我儿子就问我,我老师怎么是这样的?我问,怎么了?他说,怎么感觉他那么勤快?我明白了,在我儿子的印象当中,老师应该是那个站在讲台上,手持教杆,一脸严肃的形象,怎么今天居然看到他满脸堆笑,甚至是一脸恭敬的态度....。人是有多面性的,环境作为诱因,可以将你潜在的多面性表现出来,而没有经历过所有的生命场景,谈信仰,如同沙中建塔,很容易被现实所推翻。这么说,环境对人,的确有很重要的作用?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可是,大货车司机不是行万里路?妓女不同样阅人无数?为什么....?答案是,焦点不同。最终的结论,钱是最好的试金石。 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好好赚钱就行了,谈信仰?那太奢侈了。党的路线是正确的:用发展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一切问题。呼啦啦,又写了这么多,看看外面,雨也停了,走起...
日行十公里第13天:昨天我老婆回来,一起回老家接孩子的时候,已经是晚上9点多了,只好在我老家的房子里住了一晚上。今天快走的地点,也因此变成了从我老家的房子到我们镇上。今天起的比较早,走过我们镇上的一座桥的时候,还没有完全天亮,看到了一片坟地,突然一个念头闪过,如果,真的有鬼魂的话,岂不是很可怕?我经过这一片坟地,说不定有多少双眼睛,在盯着我,从他们的门口路过,毛骨悚然。看来,世上的确有鬼,在人心里。走过之后,又冒上来另一个念头,如果我突然不在了,会是什么情况?我也变成了一个鬼魂,或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我的家人很悲痛,可怜的是我的父母,白发人送黑发人,我媳妇,哭成了个泪人,一边哭还一边说,你怎么这么狠心,扔下我跟两个孩子就走了,呜呜呜.....。将近三个月的时间,全家都沉浸在悲痛之中。过了一段时间,媳妇改嫁了,还跟我父母争两个孩子的抚养权,最后,法院判决,我父母抚养我的大儿子,小儿子由我媳妇抚养,最初一段时间,我大儿子天天嚷着找妈妈,我小儿子也天天要找哥哥。过了三个月,大儿子终于盼来了日思夜想的妈妈,可是再见到妈妈的他,眼神里已经没有了亲情,而是充满了仇恨,小儿子也已经跟他的哥哥很疏远,看了好大一会儿,也记不起眼前这个人是谁;又过了三个月,儿子已经基本上忘了我的样子,妈妈这个词,对他来说越来越遥远,直至最后,他彻底的忘了他的妈妈。之后的某一天,在路上遇到,也只是觉得眼熟....。有朋友想再看看那个日走十公里的家伙,现在在干嘛,打开QQ,一看说说,写着,此人已死,有事烧纸....。为什么会想这些?可能源于前几天,跟我媳妇的一次辩论。辩论的起因是这样的,我媳妇豪言,要是跟我离了婚,她一定得找个有钱的,我当时就反驳她,你跟我离了,你肯定找不到比我更好的,因为,不止你一个想找有钱的,你要想得到有钱人的青睐,是要跟90后的小姑娘在一个起跑线上竞争的,她们二十来岁,青春貌美,你,腰圆膀宽,还带着孩子,注定是个大败局。除非,你自己奋斗,让自己变得有钱,否则,你找到比我更好的男人的概率,几乎为零。而我媳妇觉得,好好保养,她一样可以让自己找回青春,之所以我觉得她已经青春不在,是因为他天天围着锅灶转,没有给他足够的时间....。辩论的结果,谁都没有说服谁。我觉得,有钱的男人,不用伟哥,照样很硬,而有钱的女人,不用化妆品,照样很美,关键不在你的脸上....。貌似很功利?可谁又可以举出反例来推翻我的观点呢。今天快走十公里回到我们村口的时候,想起有一次,我骑电动车走到我们村村口,电动车没电了,感觉从村口到我家那么远...,可今天,从我家快走到我们镇上一个来回的路程,足有从我们村口到我家近10倍的距离,却感觉很轻松。看来心情很重要,焦虑的心情与轻松的心情相比较,会让空间的距离缩短近十倍,今天快走十公里,路线是从小到大走过无数次的路线,心情却是空前轻松的心情,或许与昨天晚上高质量的睡眠有关,心情格外的晴朗,老家的夜晚真的很静很静....,分享一首歌,乌兰巴托的夜,我最喜欢的一个版本:乌兰巴托的夜
日行十公里第14天:昨天晚上吃饭的时候,看了电视金鹰奖颁奖晚会的开头,边看边想,金鹰奖其实也属于选秀类节目,芒果台作为国内选秀节目的开山鼻祖,承办金鹰奖牌颁奖晚会,确实很合适。吃完饭,百度了一下,百度百科的第一段话是这样介绍电视金鹰奖的,“中国电视金鹰奖”是经中宣部批准,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办的,全国性电视艺术综合奖,其前身为“《大众电视》金鹰奖”。看来,金鹰奖与普通的选秀节目还是有区别的,金鹰奖是由国家政府部门批准的,其主办单位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发起单位之一。从这一点上来看,电视金鹰奖除了要照顾到电视的艺术性和观赏性之外,还肩负着弘扬主旋律,宣传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重要责任。既然他承载了这么多东西,相对于普通的选秀节目来说,应该更注重内涵方面的东西呀,那为什么这样一个与普通选秀节目相比,更显高大上的电视剧评奖活动,交给一个以哈韩、媚俗著称的省级卫视来承办,是不是让人感觉太娱乐化了。思考之后,我得出的结论是这样的,无论是现代的电影、电视,还是传统的戏曲、相声,各种艺术形式要想生存,就必须先要适应大众的审美观念,即使他承载的东西再多,也必须以最易于被大众所接受的方式来呈现,否则,就只是自娱自乐。从学术的角度来看,于丹跟易中天讲的东西都存在很多硬伤,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对于传统文学的普及所起到的作用,比十个学术研究者加起来的总和还要大。我本人就是湖南卫视的忠实观众,相对于央视始终如一的发挥党的喉舌作用,被迫接受各种正儿八经的洗脑来说,我更喜欢放松心情,跟着芒果台傻乐呵。晚会看了个开头,就没再往下看,看着一群演员,在台上颁奖、领奖,怎么都让人感觉是在演戏。只要是评奖,就有赢有输,按照我们一贯的价值评判标准,相信明天就会有关于金鹰奖获奖者的各种吹捧,和对于落选者的各种原因分析出来。成王败寇,基本可以看做是我们评价各种人或事的标准。你赢了,会得到千篇一律的褒奖之词,如果你输了,说明你要么缺德,要么缺心眼,人们会用各种方法挖掘出你输的原因,要不怎么说,成功的经验大多相似,而失败的原因却千差万别呢...。很多时候,对这种评判标准,我都表示存疑,因为我们看到的许多都只是表象,甚至是假象,如同十字绣,我们只看到了正面漂亮的图案,而没有看到反面错综复杂的线头。拿金鹰奖来说吧,我们看到的电视剧,并不一定是导演和编剧的真正想要呈现的东西,因为要想呈现在观众眼前,首先必须得通过政审,而真正的艺术创作应该是跨越界限,无所羁绊的。为什么会有焚书坑儒,为什么红楼梦会被焚烧,为什么会有“文革”?因为对当政者来说,文化必须为我所用,否则,结果只有一个,用春晚节目组审查时惯用的一个词语——枪毙。昨天,无意之中看到一段文字,蒋介石曾十次登上时代周刊封面,1949年2月7日,在蒋介石第10次登上《时代》封面之后,毛泽东第一次成为《时代》封面人物,4月12日,蒋介石发动了标志着国共分裂的“四·一二”政变,当天的时代周刊关于蒋介石的介绍,只用了一个词——征服者....。从初中,我们开始学习历史课,历史,一开始在我的印象中,就是一串串名字、一串串年代数字和一段段事件记录,可是随着慢慢的长大,我越来越觉得以史为鉴,是有片面性的,因为流传下来的历史都是当政者想要让后世看到的东西,而历史的真相?我们不得而知。不得不承认,哪怕是只在历史当中留下短短的一行字的历史人物,都必定是具有过人之处的,随便拿出一个历史人物来,都足以碾压普通人。我经常会想,伟人与普通人有什么区别?都是血肉之躯,都是七窍五官,都有七情六欲,最后发现了不同之处——眼光,看看邓爷爷,坚持一国两制,五十年不动摇,他老人家能看到五十年之后,而我等普通人呢?5个月都有困难。今天是快走第14天,快半个月了,学习一下邓爷爷,坚持日行十公里,五十年不动摇...
日行十公里第15天:今天,企鹅帝国给我上了深刻的一课——在谁的地盘上就要遵守谁的规矩,早上发了说说之后就忙工作去了,下午的时候,看到有朋友在微信上跟我说,说说看不了,很出乎意料,测试了下确实看不了,猜测应该是内容当中有些敏感词导致的,于是按照之前一篇说说的操作方法,把敏感词用拼音进行了替代,感觉应该没什么问题了,可是刚才看了下,还是不行。没办法了,就以此为主题发篇说说看看吧,这次我在线看结果,一直保持待机状态....。充电五分钟,通话两小时,我是OPPO?错了,我是note7,真正的手机中的战斗机,会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