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说的这个事之前已经说过了:网络巨头是不是可以效仿?之所以旧事重提,是因为今天下午逛书店的时候,无意之中听到的一位“大湿”的电话通话引起的。
首先声明,本人没有偷听别人电话通话的癖好,只不过书店里边比较安静,这位奇葩“大湿”通话的音量又的确不小(依我的感觉,他好像觉得自己挺牛叉的——要做一个像京东商城一样的网站),且其通话期间我冒昧的拍其肩膀递上了名片,绝不具有偷听的所有特征。
这位“大湿”有几句话让我大为赞叹,值得一提:
第一句话、货源我都有。
为什么把这句话列为赞叹之首呢?因为京东商城发展到今天产品何止万种,这位“大湿”居然说货源我都有,那个赞呀那个叹,必须的。
第二句话、个人的网站备案还需要营业执照不?
这句话不解释,稍微用脚趾头想一下就能够感觉到有多么好玩。
第三句话、我想做一个类似于京东商城一样的商城网站。
听了这位“大湿”的这句话,我开始有时空错乱的感觉,在山东省日照市莒县的一个书店里竟然可以碰到有如此宏伟抱负的年轻人,幸会、幸会。其实我想送给这位“大湿”三个大字:醒醒吧(省省吧)。
第四句话、我们的合伙人总共有四个,都是大学同学,今年毕业。感觉电子商务是未来的趋势,所以准备涉足这个行业。但是我们的资金有限。
“大湿”作为天之骄子,你的洞察力太强了,居然发现了电子商务是未来的趋势,这个马云在十年前就发现的巨大商机了。一开始,我还当遇见什么神人了呢,原来是刚刚脱了孩子皮的应届大学生朋友,一切都可以原谅了,青蛙是可以认为天空就是井口那么大的,理解。
上边一段话可能说的有点不客气,不过没办法,看到一些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后生仔,就忍不住想教训教训:你在外边这么满嘴跑火车,你爹妈知道吗?这是书店,不用非得在这么安静得环境里慷慨激昂的畅谈人生那么久吧,尤其是在你旁边就有一个高人在的情况下。
呵呵呵......
教训完了,我们再来谈谈正题。
不知道为什么,这两年有类似想法的人越来越多了,在我做莒县网站建设业务的过程中,曾经碰到过一位做玩具产品的客户,提到过类似的想法——想做个类似于淘宝那样的网站....。
在这些人的印象中,别人赚钱了,我只要做个跟他一摸一样的网站我也可以赚钱。但是他们却忽视了京东和淘宝诞生的土壤。这些人可能从网上看了一些记录马云创业经历的书籍或者视频,就想当然的认为,他们一开始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中都能生存下来,我们为什么不能?
我想跟这些人说的是,时势造英雄,要想在这些已经被占领的网络战场分一杯羹,难度非常之大。连马云都说过,如果让他再重新来过的话,他都不一定有胜算,甘蔗最甜的那一段已经过去了。
如同很早很早之前如果想要买什么东西都需要用票一样,那时候资源是有限的,商品供不应求,而现在是一个资源过剩商品严重供过于求的时代。我们现在回过头来可以发现,八十年代的很多企业只要有胆量、敢上就能赚钱,因为你只要能生产出来就会被抢购一空,那个时候的企业基本就是一个纯粹的工厂,只要生产就好了。高度的匮乏必然带来高度的需求压抑,所以当很多企业在这个时候产生的时候,发展是非常迅速的,当时我们的GDP增长都是百分之十几的速度,而很多发达国家只有百分之一、二的速度。
十年前网民上网基本没得选择,翻来覆去就是那几个大型门户站,有限的资源导致了用户的使用水平普遍较低并且其面对互联网的心态普遍比较单纯。就像电视广告一开始对观众产生的重要影响一样,一开始人们对广告的防备心理没有现在这么强,一般企业只要在中央电视台打打广告,都能造成脱销的火爆局面。而当各种各样的广告不断愚弄观众的时候,广告的效果就不再那么明显了。十年前的互联网领域也如同电视广告一开始的阶段一样,人们很容易接受来自网络的思想意识,现在则不同了,原来互联网用户完全敞开的心扉已经越来越封闭了。
虽然并不是说现在就完全没有机会了,但是可以肯定的一点是,要想有所收获,你就需要付出比原来要多的多的成本。据说,现在京东估值在310亿美元至440亿美元之间。
所以还是要对想做一个京东商城的那位“大湿”多说一句:
与其再做一个京东,还不如去买张彩票吧。